9月21日下午,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受地理科学学院邀请,在新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《地理科学进展及其对人类文明贡献》的讲座。党委书记刘多、副校长白娥会见陈发虎院士,就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和科研合作进行深入交流。


陈发虎院士,自然地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,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、中国青年科技奖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,曾负责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、国家国际合作团队,曾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研究员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。任多家国内外刊物主编、执行主编、副主编或编委。在气候变化、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研究方面成就卓著,曾在《自然》《科学》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770多篇,论著总被引超3.9万次,H指数81,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。
报告中,陈发虎院士从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的演进、以秦岭——淮河线、胡焕庸线为代表的地理区划研究、人地耦合理论与GIS技术的结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地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深远贡献。在地缘战略板块,陈发虎院士深入解读了“陆心说”“边缘地带论”等经典理论,并结合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上海合作组织反恐行动等实例,阐释了地理科学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价值。他还回顾了胡焕庸等中国地理学前辈的卓越贡献,强调地理科学研究既要立足学术前沿,更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。

整场报告视野宏阔、内容翔实,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,又有鲜明的应用导向,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地理科学的思想盛宴,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地理学科的研究热情与探索动力。
科研处、科学技术协会、地理科学学院等师生代表参加讲座。
(地理科学学院 供稿)
初审:景洋 复审:郭琳 终审:钱立贤